导演刘江开创“紧剧赛道”,当代国安反间谍剧《绝密较量》登场
作者/乔苗儿
翻开社交媒体,满屏都是关于现代谍战剧《绝密较量》的热烈讨论,真是大开眼界。细节控们忙着解释间谍活动的隐秘与肮脏,从借个身份证给老人到使用眼镜拍照、远程跟踪、拷贝等“科技与狠活”,样样都有,无一遗漏;情怀党被主题曲中那句“是有人抵挡风雨守在前方,风声向晚步履如霜”深深打动,在留言区默默为国安干警的默默付出点赞,情真意切;乐子人也没闲着,给这剧起了个“紧剧赛道”头衔,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比如“4集抓到4个间谍”这样的高效叙事,没有任何一集浪费时间,节奏紧凑。
《绝密较量》开播前,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曾与导演刘江进行过一次对话,他提到这部剧能够二刷三刷,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如今,剧集自央视一套与爱奇艺同步播出后,首播实时收视率破3%,站内热度突破6000,足以证明导演的预言并非空谈。无论是情节、情绪,还是情怀,每一个元素都让观众回味无穷。
导演刘江,在拍完《绝密较量》后,成功解锁了谍战剧领域的“全满贯”成就。首次执导现代谍战故事的他,既调动了自己在过往经验中的成熟叙事技巧,又展现出大胆创新的勇气,将“谍影”向新,“人性”向深,同时让国家安全的意识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 创作理念升级:
现代谍战的国际主流定位
《绝密较量》可谓是一部“核能预警”之作——一语双关。剧中,国家安全的核心任务围绕着第四代核能技术展开,而国际间谍组织的窃密手段也无不体现了“高精尖”。除了常见的“色诱”“毒杀”等手段,剧集中的“远程跟踪拷贝”和“红外线检测规避材料”这些高科技设备,也让人感受到无形的威胁和科技感。
尽管未直接透露真实技术的细节,剧集通过高于生活的艺术想象,暗示了当代隐蔽战线的技术博弈的激烈程度,同时呼应现实中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新型国家安全挑战。
在刘江看来,现代谍战将成为未来长时间内的“国际主流”叙事形式。因此,《绝密较量》将故事设置在当下,摆脱了传统国产谍战剧长期依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背景的惯性,打破了这一固有模式,将国家安全议题从历史的深远角度拉近现实层面,使国家安全工作从“神秘的幕后”走向公众视野,尤其强调了“隐蔽战线不仅有文斗,还有武斗”。这一切打破了大众对国安工作的刻板认知,凸显了它直接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残酷与重要性。
尽管创作者的理念与观众的接受习惯需要时间磨合,《绝密较量》前八集中的国安干警在与国际间谍组织交锋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并不小:从黎剑、杨光受伤住院,到谢会长中毒昏迷,孙先生被暗害殒命,佘先生在爬山途中不幸坠崖身亡,甚至卢卡·莫里还开始对谢小曼父亲下手......这些局势的反转让观众疑虑重重,甚至质疑国安干警的能力。但现实中,隐蔽战线的残酷远远超出了剧集的呈现,公安干警追踪嫌疑人时强调“宁丢勿醒”,而现代国安干警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间谍活动隐蔽且手段极其高明,国安干警要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调查真相、搜集证据、保护关键人物,其难度可想而知。
《绝密较量》能够避免降低反派智商,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尊重。剧集没有以戏剧张力牺牲事理逻辑,这种务实的创作态度,也展现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尊敬。
### 创作策略升级:
谍影向新,人性向深
与老派谍战剧中依靠“鸡毛信”等传统手段不同,《绝密较量》中的科技元素不仅紧跟时代步伐,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
剧中的国际间谍组织锁定了我国的核电技术,围绕这一核心,剧集构建了三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网:首先,核电技术需要开发、应用与升级;其次,涉及这一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如谢会长、孙先生等,将成为间谍组织关注的对象;最后,国安干警作为第三道防线,肩负着保护技术与人员安全的重任。三个同心圆的碰撞,展示了“文武兼备”的创作策略,追车戏与高科技谍战工具的使用既保留了传统谍战的悬疑魅力,又注入了现代动作片的视觉冲击力,带来了不亚于电影的震撼效果。
然而,与强烈的视听冲击相比,《绝密较量》更深刻的内涵在于人物的复杂性。导演刘江透露,剧中人物遵循了“三层设计”逻辑,从表面身份到剧中揭示的身份,再到最终的真实身份,层层递进,真假难辨,虚实相生。
赵亚苧,作为立德集团的副总裁,在剧中处处可疑:谢会长中毒时,她“恰好”住在20层,佘先生在爬山时死于非命,赵亚苧也曾牵线搭桥将谢小曼引荐给卢卡·莫里……随着卢卡莫里的“狼人”身份揭露,观众不禁怀疑她与间谍组织的关系。
如果赵亚苧真是间谍,那么她与杨光的感情会如何发展?剧中预告片的片段展示了他们一段甜蜜的感情线,是否只是假戏真做,还是发生了真正的情感冲突?无论答案如何,这段感情对他们而言都是一场悲剧。
### 现实影响升级:
国家安全意识的大众化传播
长期以来,国家安全工作因保密性较强而鲜少被公众了解。《绝密较量》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和“职业化的细节”,打破了这一神秘感,使国安干警从“神秘人物”变为“触手可及的普通人”。剧中的杨光与黎剑不仅是工作伙伴,还时常斗嘴、互动,黎剑更是承包了剧集中的笑点。剧中描绘的“加班餐”,如汉堡、炸鸡、奶茶等,不仅让国安干警看起来更具人情味,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通过日常化的细节,《绝密较量》巧妙揭示了间谍活动的隐蔽性,让观众产生了“国家安全就在身边”的深刻认识,也强化了反间谍教育的现实意义。
《绝密较量》的创作,标志着国产谍战剧从“历史怀旧”向“现实反思”的重要转变。它通过现代化的叙事方式重构了类型框架,将国家安全议题与时代精神结合,既平衡了商业性与艺术性,又有效传递了主流价值观。随着国家安全议题日益重要,谍战剧将在未来成为反映时代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艺术载体,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书写更深刻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