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的“强硬”,为何无法挽救冯小刚的女性故事?
《向阳·花》不仅是赵丽颖从电视剧的当红小花转战大银幕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冯小刚在《只有芸知道》和《非诚勿扰3》票房失利后,尝试通过全女性阵容和女性话题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之作。然而,这部电影的上映并未获得预期的好评,票房也未能表现理想。当冯小刚尝试在女性题材中展现他的女性关怀时,不免显得有些生硬,像是《好东西》中的赵又廷饰演的前夫试图通过阅读上野千鹤子来理解女性主义,却并未真正触及其核心。尽管冯小刚可能对当下女性议题做了充分的研究,但他对女性困境和经验的诠释,依然存在不少“误读”。
### 女性题材的新鲜切入
无论如何,冯小刚对市场的敏感度值得认可。作为新世纪初国产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冯小刚曾在电影市场上风头十足。虽然他并非女性主义导演,但其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等女性题材电影,凭借独到的视角展示了女性故事。《我不是潘金莲》用黑色幽默呈现了李雪莲荒诞的维权之路,《芳华》通过文工团女兵的记忆讲述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体悲情与坚韧。
《向阳·花》也不例外。尽管如今已经有了不少关于女性的电影题材,但《向阳·花》凭借其独特的切入点——女性在监狱中的生活,显得新颖而不落俗套。与早期的《女囚》系列和《红蜘蛛1:十个女囚的临终告白》等影片相比,这部作品填补了国产影视剧中关于监狱女性群体的空白。
电影的主人公高月香(赵丽颖饰),为了给聋人女儿凑齐20万元的人工耳蜗费用,误入歧途,最终入狱。在监狱中,她结识了毛阿妹(兰西雅饰)等姐妹,出狱后,她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向阳花”这一名称来源于监狱管教邓虹(啜妮饰)为女囚们起的演出队名,象征着这些曾经受困于监狱的女性们,在困境中团结互助,彼此温暖,重获新生。
电影对监狱生活的刻画虽然不长,但细节却颇为生动。例如,几个关于“吃”的小细节,深刻地表现了监狱生活的贫乏与单调,同时也反映出女囚们之间的情谊和相互关怀:高月香为毛阿妹争取糖果,邓虹生日时请大家吃生日面,甚至狱警通过给大家加餐来表扬向阳花队的表现。这些小事展示了她们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也与早期的猎奇监狱题材影片形成了鲜明对比。
电影另一个鲜明的焦点是,出狱后的女性如何重新融入社会,这在女性题材电影中并不常见。她们要面临的是社会的种种偏见。高月香出狱后成为酒店保洁员,但因被客人无端指控偷窃而被解雇;毛阿妹则因没有身份证无处栖身,被迫在街头流浪。这一切都揭示了刑释女性再就业的艰难以及她们不断受到的社会排斥。
### 女性困境的表面化呈现
尽管影片关注的是刑满释放女性的生存困境,但这种困境的呈现往往流于表面,聚焦的仅是她们的“刑满释放”身份,而忽视了作为女性身份所遭遇的更加深层次的压迫。影片中的高月香和毛阿妹,尽管都因入狱经历被他人排斥,但她们在电影中的困境多被戏剧化地呈现出来。例如,出狱后,她们都不幸在不同场合中被发现“刑满释放”的证明,这种情节重复了两次,虽然是叙事手法的安排,但却凸显出冯小刚与底层女性生存困境之间的距离。这种处理方式并未深入挖掘出性别压迫、就业歧视等日常性生存困扰,而更多依赖情节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比如《出走的决心》中的李红困境,并非通过过度夸张的戏剧化冲突展现,而是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出来:日复一日的家务、无尽的母亲责任以及社会对中年女性的偏见。
### 女性力量的失真表现
《向阳·花》中冯小刚试图展现高月香在困境中展现出的生命力,但这种力量的呈现却更像是一种“意气用事”的冲动式反应,缺乏理性和思辨的深度,甚至带有男性化的“草莽气”。例如,高月香参与卖假酒的情节,她为了谋生与无良老板讨债,却在被老板侵犯时仅依靠暴力反抗来解决问题。虽然高月香的反应可以理解,但这种“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缺乏女性智慧与力量的展现,反而被男性化的暴力情节框架所包裹。
影片的叙事方式让许多女性角色的行为显得有些“江湖气”,比如高月香和毛阿妹之间的相互指责和暴力冲突,并未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智慧和情谊。尽管这些情节可能能让观众产生冲击,但却显得过于硬性和男性化。
### 对女性情谊的误读
尽管影片中有一些细腻的女性情谊细节,比如高月香和毛阿妹之间共同吃糖的场景,但整体而言,电影对女性情谊的描写较为粗糙。其表现更多依赖于“伟光正”的女性角色,如监狱教官邓虹,她一路帮助女囚们,甚至出狱后也在为她们提供帮助,这种情节设定尽管感人,但却显得过于理想化和单一。在现实生活中,像邓虹这样的“救世主”式人物极为稀少。
另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老套的桥段,试图塑造女性情谊的深度。例如,在高月香为了救毛阿妹而导致伤害贼窝头目的情节中,胡萍的献血桥段与许多国产影视剧中相似,显得过于公式化,缺乏情感上的共鸣。
### 总结
总的来说,《向阳·花》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它虽然在女性题材上展现出一定的创新和努力,但冯小刚对女性困境的处理却显得有些表面,人物和情节也未能真正触及女性生命中的复杂与深刻。对于电影创作者而言,若想真正拍好女性题材,首先需要用心去倾听和理解女性的声音,而不是通过过度理想化的叙事框架来表达女性困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