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美国梁朝伟”再封奥斯卡影帝,终于领悟“破碎感的神”真谛
3月3日,第九十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的杜比剧院盛大举行,众多明星云集,竞逐最荣耀的奖项。而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51岁的阿德里安·布劳迪凭借在电影《粗野派》中的精彩表现,再次摘得最佳男主角奖。这是他继22年前凭借电影《钢琴师》首次荣获奥斯卡影帝后,再度捧起奖杯。
虽然在好莱坞众多炙手可热的明星中,小李子、布拉德·皮特等名字家喻户晓,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阿德里安·布劳迪或许显得有些陌生。然而,提到电影《超脱》中的经典海报,许多人或许会记起那双深邃忧郁的眼睛,勾起对这位演员的记忆。
阿德里安·布劳迪,这位曾被《卫报》称为“好莱坞最后一位诗人”的演员,在51岁时已经两度摘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回顾他在29岁时凭借《钢琴师》一举成名,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这段往事至今仍让人感慨万千。
在《粗野派》中,阿德里安塑造了匈牙利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托斯这一角色,一位战后流亡美国、试图在废墟中重建生活的幸存者。阿德里安凭借他那双充满故事感的眼神,再次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救赎诠释得淋漓尽致。导演布拉迪·科贝特对阿德里安的表现评价极高,称其“用沉默的重量填满了镜头”,尤其是在与神秘客户对峙时,那种眼神中透露出的犹疑与渴望,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德里安那种带有破碎感的表演,成为了他鲜明的标志。尽管在好莱坞以美貌著称的明星层出不穷,阿德里安却以他独特的外貌脱颖而出。1.86米的身高,体重不到130斤,瘦削得如同中世纪的苦行僧。尖锐的颧骨和鹰钩鼻在他的脸上构成了戏剧化的张力,而那双深陷的眼睛,仿佛永远弥漫着一层忧郁的雾霭。
这种深邃的眼神常常让中国影迷联想到梁朝伟,而《纽约时报》也曾如此评价他:“阿德里安的脸本身就是一部电影,每一道皱纹都写着故事,每一次凝视都能让观众入戏。”无论是与名模水果娜为《VOGUE》拍摄的复古大片,还是其他影片中的表现,阿德里安总能凭借那股天生的故事感打破类型的限制,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角色。
在电影《超脱》中,阿德里安饰演的教师亨利·巴特,是一个因内心创伤而疏离与冷漠的角色。仅凭他那眼中隐约的悲伤与痛苦,就足以让观众深深感受到角色的绝望与挣扎。而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他将眼神转化为冷酷无情的反派德米特里。每一次的角色转换,他都能在不同的氛围中自如切换,展示出他超凡的演技。
无论是《钢琴家》中的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还是其他角色,阿德里安总是愿意为角色的诠释付出一切。在《钢琴家》的拍摄过程中,为了贴近角色,他减重近60磅,卖掉了公寓与汽车,独自前往波兰学习钢琴,甚至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将自己彻底融入角色的孤独与痛苦之中。他坚持每天练习钢琴四小时,过度的投入让他一度患上抑郁症。他曾回忆道:“拍《钢琴家》的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处在黑暗、悲伤、残酷的状态中,但我心甘情愿为此付出代价。”
回望从《钢琴家》到《粗野派》22年的岁月,阿德里安用他精湛的演技和对艺术的赤诚,打动了所有观众。正如他自己所说:“表演不是模仿,而是成为。”为了诠释《超脱》中的教师角色,他曾长期观察街头流浪者,将他们的麻木与敏感融入角色中。而在《粗野派》中,他更是深入研究二战幸存者的口述史,并在拍摄间隙以角色的口吻撰写日记。这种深度的沉浸式创作,让每一个角色都成为一场精神上的冒险。
阿德里安的魅力不在于完美的技巧,而在于他敢于撕裂自我,勇于拥抱角色的勇气。正如他在这次奥斯卡领奖时所感慨:“表演是一生的事业,荣耀只是短暂的掌声,真正的艺术不在聚光灯下,而在黑暗中的坚持。”从最年轻影帝到王者归来,阿德里安用他的演技向观众证明:真正的演技与年龄无关,只有与你灵魂的深度和对这份职业的虔诚与敬畏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