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幽默,也没有存在感,还自以为是,她上《奔跑吧》干嘛来了?
亲爱的宝子们!
有没有看过《奔跑吧》的最新一期?说实话,我看完后心情五味杂陈。
自从吴昕退出《快乐大本营》,她就像一位缺乏归属感的“职场游魂”,一路游荡,最后终于找到了《奔跑吧》的舞台。然而,问题来了!在这个需要耐力、智慧和反应速度的节目里,她究竟能带来什么呢?
她的存在感简直低到让人心惊。
这可不是夸张。整整九十分钟的节目中,她的镜头少得可怜,台词更是屈指可数。当其他嘉宾在台上拼尽全力、满头大汗时,吴昕却常常站在一旁,面带她标志性的傻笑——这种“微笑背景板”的角色,不禁令我怀疑:节目组请她来是为了凑个人数吗?
更令人困惑的是,她似乎对自己的定位意识不够,总想增加自己的戏份,却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在推理环节,她争先恐后发言却表现得逻辑混乱;在体能环节,她却又选择默默退后,这种“选择性参与”的态度实在令人费解。
更让人无奈的是,她总觉得自己做得非常好!
节目播出后,她在微博上发文感谢节目组“让我突破自我”——突破了什么呢?是突破了尴尬的极限吗?这种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恰恰掣肘了她的综艺之路。明明缺乏综艺感,却偏要强挤进综艺节目,这不是自我惹烦吗?
我其实对她心存怜惜。
在这个靠才华和特色立足的娱乐圈中,“普通”无疑是最大的劣势。吴昕并非不勤奋,问题只是她的努力方向可能不太对。与其在不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屡屡受挫,不如去寻找能够展现自身优势的领域。并不是每位主持人都适合做综艺,就如同并非所有演员都能成功演绎喜剧。
最遗憾的是浪费了观众的时间。在如今这个时代,观众的注意力比黄金还珍贵!当我们打开一档综艺时,期待的是有趣的互动与精彩的表现,而非一位“尬笑担当”。
吴昕啊吴昕,
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镜头,而是一场彻底的自我反省。试着问问自己:我的优势在哪儿?我能够为观众带来什么?若答案是“微笑”和“尬笑”,那或许是时候考虑换个跑道了。
在这个内容泛滥的时代,不能做到有趣,那至少不要无趣;做不到突出表现,也请不要拖后腿。
或许,对吴昕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而不是硬要融入他人的聚会。这样,观众便不会感到尴尬,她自己也能活得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