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冠军杨旭为什么不被央视重用?长期打酱油、毫无存在感
主持人大赛冠军杨旭为什么不被央视重用?长期打酱油、毫无存在感
最近,2023年央视主持人大赛总冠军杨旭,在比赛结束近两年后,其在央视的发展引发关注。与同期选手龚韵熹(音乐频道主力)、苏眉文(综艺频道重点培养对象)、严尚嘉(多频道同步兼顾)、高浩森(《星光大道》常驻主持)相比,杨旭就明显后劲不足。虽然前期尝试主持过央视多个频道的节目,也主持过一些大型活动晚会,但直至目前,还没有一档拿得出手的固定节目资源。
按理说央视应该给主持人大赛冠军提供比一般选手更多的机会,可事实并非如此,除了长期打酱油,杨旭仅固定主持央视综艺频道的午间档《文化十分》。而这种文化资讯栏目,每期时长仅15分钟,主持人就是起一个串联作用,真正的资讯报道由外景记者来完成,演播室主持人没有什么自我发挥余地,很难让观众看到有过于其他同行的优势特点。
其实《文化十分》节目对主持人要求并不高,换了杨旭以外的其他人也可以胜任,无法体现冠军水准。不过,主持人大赛冠军得不到重用,在央视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杨旭之前的上一届冠军,主持界已经查无此人了。央视不给冠军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反映出央视在主持人选拔机制方面的复杂性,也可以说比赛成绩并非节目资源分配的绝对标准。
从央视历届主持人大赛的规律看,冠军的后续发展往往呈现两极分化。例如2019年新闻赛道的冠军邹韵迅速成为《高端访谈》《24小时》等节目的主力,而文艺赛道的冠军蔡紫则没有签约。当然,如今杨旭的处境可能也源于他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综艺频道近年虽主打年轻化,但杨旭沉稳的学院派主持风格,以及文化底蕴欠缺,限制了他的发展。
不过,不能否认杨旭能主持《文化十分》两个多月,说明他的主持能力在某些领域还是可以的。尤其展现的说文嚼字功底,以及对文化现象的解读明显优于前任主持人邬晔纬,还擅长将难懂的专业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让更多年轻观众受益。只是,新人毕竟是新人,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没有固定赛道,缺乏跨界主持能力。
客观分析,同届参赛选手里面,杨旭29岁的年龄在众多央视新生代中已没有大优势,可能也是不受重用的原因之一。此外,2024年央视增加大赛出来的新主持人很多,杨旭虽然是冠军选手,但综艺频道竞争激烈, 女主持人紧缺,男主持安排不下也能理解。央视大型晚会更倾向选择张韬等国脸型主持人,杨旭的书卷气暂时还没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
杨旭的发展困境说明媒体融合时代主持人生存的新法则:比赛荣誉只是入场券,持续的内容创新力和平台运营思维才是关键。未来两年的发展黄金期,将检验央视是否真正具备让传统主持人大赛机制与新时代媒体需求兼容的制度弹性。对观众而言,或许更期待看到杨旭主持方面的实力,如他在决赛中引用的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终也会找到属于他的主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