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九歌端午节回归,青年舞蹈家胡阳携众神齐聚
端午节即将来临,胡阳,这位青年才俊的舞蹈家,将执导的《九歌》诗剧在天桥艺术中心即将登台。众多演员充满热情地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将这部优秀作品呈现给观众。这部作品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让我们一探究竟,共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回归端午舞台
5月29日至6月2日,天桥艺术中心再次呈现了舞蹈诗剧《九歌》,五场演出连番上演,每一场都十分精彩。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时刻,这部作品再次登台,导演胡阳内心既是喜悦又是紧张。剧中的主演们都是业界响当当的人物,平日里工作繁忙,能聚集在一起安静地排练,实属不易。他们还积极参与到《九歌》的编创工作中,这一行为也让人们对即将上演的演出充满了期待。
主创强大阵容
主演们的表演十分出色,胡阳一人身兼导演与演员双重身份,成功塑造了“山鬼”的形象;张翰饰演了“河伯”,王思龙诠释了“湘君”,李祎然扮演了“湘夫人”,冯满天则扮演了“司命”。这样的演员阵容强大有力,为《九歌》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保证了舞剧的高品质,相信他们在舞台上能够充分展现各自的独特风采。
改编创作初衷
胡阳导演选择执导这部剧,主要源于他对《九歌》这一题材的极大兴趣。这一题材源远流长,为历代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其解读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他希望能将这一题材带到舞台上,通过演员们的肢体表演来展现众神的形象。以“山鬼”为例,演员在悬崖上蜷缩的身姿,既与诗篇中的意境相吻合,又透露出现代都市人面临的精神困境。这种独特的写作视角,使得《九歌》的深层意蕴得到了更为深刻的阐释。
演员辛苦排练
张翰在异乡连番演绎《只此青绿》,两天前刚刚抵达北京,紧接着便匆忙被召回,投入到《九歌》的排练工作。尽管排练任务繁重,但他却觉得这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携手合作,他感到非常开心。面对高强度的表演,他感到挑战重重,然而他内心渴望在舞台上感受那份刺激,就像河伯一样勇敢地向前迈进。演出落幕之后,他期盼自己能够达到一种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境界。
角色深刻体悟
李祎然扮演过“云中君”和“湘夫人”,对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不同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云中君”这一角色中,形象超越了性别限制,对众生充满了深厚的同情;而在“湘夫人”这一角色中,则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王思龙对“湘君”这一角色有着深刻的理解,当他演绎“湘君”与“湘夫人”隔水相望的场景时,展现出了宿命般的错位感,其表演充满了深度。
注重观众体验
冯满天弹琴之际,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观众并非仅仅是旁观者,他们仿佛是戏中的众多神祇。他特别强调观众应当有的那份参与感,期望观众在剧场中能如同司命神般,体会生命的节奏。这一点充分表明,《九歌》不仅重视表演本身,更希望观众能够全身心投入,从而获得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感受。
你最喜欢《九歌》中哪位演员的演绎?不妨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同时也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