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档团综脱离了粉丝特供

2025-05-1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蒜香啫啫角

“50后戏骨与00后偶像”碰撞出的火花,正让《这是我的西游》打破了团综的固有局限。从开播以来,优酷的综艺节目《这是我的西游》就一直稳居猫眼综艺榜前列,相关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高达2.6亿次。节目中,72岁的唐国强与20岁左右的时代少年团成员在台上互怼爆梗,谢娜和杨迪的“综艺之神”互动让观众笑得几乎缺氧。

这档以《西游记》为框架的冒险真人秀,看似是“文化情怀”与“年轻表达”的结合,但实际上更侧重于对团综形式的创新——通过“代际团魂”这一切入点,利用“熟人局”中的信任感与“跨龄反差”的戏剧性,探索团综的新可能性。

作为《这是我的岛》第二季的延续,《这是我的西游》虽然邀请了谢娜、唐国强、杨迪、于洋等四位常驻MC,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节目依然有着浓厚的“团综”特质。当《这是我的岛》首播时,有些粉丝批评团体与嘉宾之间缺乏足够的化学反应,甚至觉得不如直接做纯粹的团综。而到了《这是我的西游》,节目终于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粉丝专供”的困境。

能够让更多非粉丝观众愿意收看《这是我的西游》,最主要的原因无疑是节目中的嘉宾阵容制造出了代际碰撞带来的“笑果”。

特别是唐国强与时代少年团的互动,简直堪称“代际碰撞”的经典范本。在先导片中,节目组让唐国强记住七个少年的名字,原本简单的任务却因为代际认知差异变得如同“综艺修罗场”。严浩翔变成了“人形复读机”不断重复名字,张真源更是用“这丸子真圆”这样的词语帮助记忆,而唐国强却因为耳朵不灵光说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个宋”的名字,顿时引发弹幕满屏“笑到捶床”的狂潮。

但这种碰撞并非单向的“长辈教育晚辈”,而是双向沟通、达成共识后的共鸣。当唐国强在后续环节中准确地叫出成员名字时,弹幕里满屏的“泪目”,不仅是观众情绪的流露,也是一种对代际理解的渴望。

除此之外,《这是我的西游》的整体内容也更加迎合主流市场。基于《西游记》这一叙事框架,节目选择了户外竞技真人秀的形式,接二连三的游戏挑战让非粉丝观众也能轻松跟随而不感到负担。

许多在小红书上分享的路人笔记中,也可以看到他们表示,之前像唐国强一样对时代少年团不太了解,但看这个充满笑点的节目,却完全没有任何负担,作为一档“熟人局”与“代际碰撞”元素丰富的竞技真人秀,《这是我的西游》已经足够吸引人。

简言之,《这是我的西游》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亲近主流市场,而且巧妙地利用了老艺术家与年轻偶像以及中生代笑星的组合,使得节目的受众群体从原本的粉丝群体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大众市场。遗憾的是,尽管《西游记》这一经典IP的加入,节目并未能完全吸引到年轻用户的兴趣。无论是“无厘头”的COS扮演,还是借用《黑神话:悟空》中的金箍棒寻石剧情,似乎都没能很好地触动年轻人的神经,甚至让人感觉这一经典IP与节目内容有些不匹配。

尽管《这是我的西游》没有推出特别创新的内容,其形式依旧依赖大家熟悉的游戏竞技环节,但它对团综的发展却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思路。传统的团综通常会陷入“唯数据论”的陷阱,通过炒作CP、提高镜头时长等手段在粉丝圈内收割热度。而《这是我的西游》却引入了“情感培养”的新维度,展示了唐国强与时代少年团从陌生到默契的过程,让节目内容更具代入感,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都能从这一持续加深的情感链接中找到共鸣。

比如,唐国强认出时代少年团成员名字的相关微博热搜,便展现了节目逐渐走向大众视野的魅力所在。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互动引发的笑点,更因为这种互动体现了老一辈和新一代之间的情感共鸣,超越了传统团综对流量的单一依赖。

而且,唐国强的加入以及《西游记》这一IP的运用,也增加了节目反差带来的新鲜感。73岁的唐国强出现在户外竞技真人秀中的表现与他过去的形象产生了鲜明对比,这种老艺术家与年轻人碰撞产生的反差,正是《这是我的西游》能够吸引大众目光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岛》到《西游》的转变,也反映了制作团队对于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去年《这是我的岛》通过荒岛求生的主题吸引观众,而今年《这是我的西游》则明显受到了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影响,迎合了“西游”热潮。

通过这两季题材与内容模式的调整,制作团队展现出了适应团综发展趋势的灵活性。通过紧跟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及时调整节目内容,或许能更好地打开团综的市场。而如果不仅仅依靠热度,而是能够预判未来的趋势,也许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虽然《这是我的西游》还存在一些小缺点,但作为一档团综,它的热度和讨论度已经远超许多同类节目,这也表明,在算法流量时代,综艺节目突破圈层的秘诀或许就在于“不可能的组合”上。毕竟,观众已经对精心设计的“安全区”感到厌倦,适当的出格、意料之外的反差,才是综艺节目能够创造“神降临时刻”的关键。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