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评长安三万里被批误导观众,艺术与历史边界在哪呢?

2025-05-1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一部暑期大片《长安三万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影片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诗词元素,营造出浓烈的诗意与浪漫气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盛唐的梦境之中。然而,影片中的某些情节遭到了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些情节与真实的历史背道而驰并要求该电影的制片方、导演以及编剧致以歉意。这一消息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讨论的声浪也不断上升。

针对这样的情况,央广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电影,不等同于纪录片,创作团队应该被允许在艺术上进行适度的加工与创新。在对文艺作品的争论中,各方可能存在不同的声音,但这种多样性应以互相尊重与理性讨论为前提。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道歉,甚至于是互相指责、恶性争吵,反而会显得失去风度,影响了文化交流的氛围。

有网友表示,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纪录片,整体上对正史的尊重还是有的,而在细节处理上则是为了更加突出长安作为大唐文化象征的主脉。这种火热的反应让洛阳的相关团体产生了“焦急”的情绪,认为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的行为有“碰瓷”和“蹭热度”的嫌疑。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持支持立场,认为电影中不符合真实历史的情节可能会扭曲历史真相,误导青少年。这些观点主要来自洛阳本地的网友,他们在一部火热的影片中发现自己的家乡似乎被忽视,因而产生了一些不满,这是十分自然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

有评论认为,这部影片以动画形式呈现,主要面向儿童观众,对于初生的孩童来说,影片内容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一些人批评道,连历史都懒得考证,难怪如今国内影视作品的质量不断下滑,要是稍微用心,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低水平的抗日神剧。而且,考虑到当前的科技水平,历史情景的还原变得相对容易,不必再采用过时的搞笑风格来吸引观众。

此外,有人提出,如果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能够多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宣传更多发生在洛阳的精彩故事,或许能够减少争议,并更容易赢得网友的认可。然而,要求《长安三万里》道歉的做法,就显得过于苛刻。

艺术创作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加工,创作者应当享有在现实与历史基础上进行适度创作的自由。《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成功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梦回大唐的浪漫氛围,这无疑是一种卓越的艺术成就。

然而,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对电影中部分情节的表达表示不满,并要求相关人员道歉,这显然显得有些不公。如果每一位创作者都要遵循历史事实的绝对一致性,那么文艺创作的灵活性与创作空间就会受到严重限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