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考博,网友:黄晓明的打字速度10年都写不完论文,上戏回应
在大众的印象中,明星往往与令人艳羡的光环相连,而博士则被视为学术精英的象征。当这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身份交汇时,必然引发公众的关注与热议。5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发布的202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上,居然出现了黄晓明和金世佳的名字。这一消息立刻引爆热搜,成为继“翟天临事件”后,再次将娱乐圈与学术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焦点。
从上海戏剧学院的复试名单中可以看出,黄晓明是报考艺术管理/戏剧策划专业,业务科目的成绩为89分,而金世佳则作为05级表演系的本科毕业生,申请了导演创作专业的研究生,凭借94.34分的业务成绩成功进入复试。值得注意的是,两人都需要进行同等学力加试,这表示他们可能并未持有硕士学位,需通过额外的考核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
对此,有人提到演员的主要竞争力在于表演,而博士学位对演技提升的帮助有限。有网友幽默地表示:“博士文凭能帮黄晓明脱离‘油腻’标签吗?”此外,曾有消息称黄晓明打字慢,甚至引来“十年写不出论文”的调侃,令人怀疑他是否能够满足学术要求。还有人担忧明星会不会抢占普通考生的教育资源?他们的知名度是否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不过,也有人主张明星应有追求学术提升的权利,不应因为职业身份剥夺他们的深造机会。毕竟,中国的影视行业正在经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徐峥从上戏硕士成功转型为导演的案例。对此,上戏一再强调“公平对待”,最终的录取结果将基于笔试和面试等硬性指标,名气对通关并没有帮助。
实际上,演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向导演、制片及教育等领域转型需要理论的支撑。比如,赵薇在北电导演系的硕士学习经历为她的导演生涯打下了基础。当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追求系统化的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影视行业从经验主义走向专业化。在好莱坞,许多顶尖演员都拥有常春藤名校的学历。在崇尚娱乐的环境中,明星们主动追求学术进步,向社会传递“知识值得尊重”的积极信号。
在知识殿堂中,并没有明星与普通之分,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区别。黄晓明与金世佳的考博之路能否顺利,最终依然取决于他们的学术能力,而非个人知名度。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模样: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但标准不因人而异。
明星考博现象本身不应被视为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一个经过严格检验的人才选拔机制。理想中,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讨论“博士演员”的学术贡献,而非绯闻八卦;学术界能够公正评价明星考生的论文质量,而不是流量值。这才是娱乐界与学术界实现良性互动的开端。从这个角度来看,黄晓明和金世佳的考博尝试,不论成败,已经为娱乐圈与学术界之间的对话开辟了新的渠道。我们期待的,不是又一场名人的炒作,而是一个关于终身学习与跨界成长的励志故事。毕竟,在知识的追寻中,每个人都值得被平等对待,也都应接受同样严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