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子”,还有人看吗?

2025-05-1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近年来,漫威电影的表现令人瞩目,但似乎并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趋势,甚至连票房号召力也逐渐消失。最近的《猎人克莱文》在大陆的票房仅为1300万,甚至比《复联4》上映时每小时的票房还要低。五一档的《雷霆特攻队》,原本也无人问津。但上映后,热度和票房却奇迹般上涨,口碑也略有回升,难道漫威终于要迎来复苏?

事实上,《雷霆特攻队》确实是漫威电影宇宙(MCU)进入第四阶段以来,质量相对较好的作品。如果不包括《银河护卫队3》,说它是近期最佳的MCU电影也并不为过。但可惜,这部“最佳”的作品也仅仅是勉强及格,远称不上出色。去掉粉丝的滤镜,它依旧是平淡无奇、乏善可陈的存在。

### 1. 漫威的自我救赎

显然,漫威对于自己近年来的疲态已有深刻认识。从2023年开始,它作出了不少调整。在计划上,MCU电影的数量大幅缩减,显然意图从“数量取胜”转向“质量为先”。《复仇者联盟5》终于开机,且“钢铁侠”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回归,不过他并不再复活钢铁侠,而是饰演反派角色“毁灭博士”。

而作为第五阶段的收官之作,《雷霆特攻队》在漫威反思转型的关键时刻诞生,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象征着漫威的一次转折。尽管如此,它的成功也有局限。几个长期被忽视的二流反英雄能否拯救已经萎靡的MCU呢?

影片由A24的杰克·施莱尔执导,部分创作团队也来自A24,这为漫威故事注入了一些A24的风格。角色阵容包括“二代黑寡妇”叶莲娜、“冬兵”巴基、“红色守卫”阿列克谢、“幽灵”以及“美国密探”约翰·沃克等。这些角色大多在前作中亮相,与其他著名英雄有所关联。

这些角色的背景往往较为复杂,动机也不单纯,常常源于自我救赎而非天生的正义信念,因此被称为“反英雄”。通过这种更加复杂、带有灰色地带的角色设定,漫威显然试图打破传统英雄叙事的局限。

### 2. 固守套路,依旧难逃公式化

在影片的叙事转型上,《雷霆特攻队》确实值得一提。回想漫威近几年的困境,主要问题在于角色塑造的不足,导致观众无法产生共鸣。雷神、奇异博士、蚁人等老牌英雄的塑造混乱,既让老粉丝失望,也无法吸引新观众。然而,这部电影相对弥补了这一缺陷,虽然是群像戏,但每个角色的戏份均衡,能够让观众记住他们。

例如,阿列克谢的幼稚与躁动,约翰·沃克的吐槽,幽灵姐的冷静,都通过简短的台词和动作迅速塑造了角色的性格。但这些塑造并未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更多的是基于表面的情节需要而展开。

然而,这种做法似乎也不够突出。影片的情节设置看似创新,但细节处仍充满公式化和套路化。故事围绕中情局局长的私心而展开,主角们被困在堡垒中,短暂的团结与合作后,最终化解危机。但这个过程中,一切发展都在观众的预料之内,情节基本不出意外,缺乏惊喜。

### 3. 一场无法逃避的抉择

如果把《雷霆特攻队》看作一部普通类型片,依然能发现它的种种问题。电影前半部分通过大量的角色塑造和心理描写,建立起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但后半段却突然转向了典型的“超级英雄片”套路,通过激烈的战斗和特效来解决冲突,导致情感铺垫与后续的动作场面脱节,显得失衡。

鲍勃的黑化没有合理的逻辑支撑,几乎是为了推动高潮战斗而故意设置的情节,缺乏深度。最终的“治愈”也显得不够有说服力。而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和特效设计同样较为潦草,反而让人想起詹姆斯·邦德电影中的英明神武。

漫威正在转型,但《雷霆特攻队》似乎还是未能找到明确的方向。它既想保留爆米花电影的娱乐性,又试图在叙事和深度上寻求突破,但结果两头不讨好。与此同时,它依然延续了漫威电影的一大通病:存在一定的门槛,要求观众必须看过其他多部作品,才能更好理解。

### 结语:触底反弹,还是垂死挣扎?

《雷霆特攻队》的上映标志着凯文·费奇重新掌舵后漫威的一次尝试。许多人认为,这位为MCU开疆拓土的制片人回归,将是漫威逆风翻盘的关键。但从当前的表现来看,漫威虽然捕捉到了观众对于英雄叙事疲倦的情绪,但依旧没有意识到大家对于陈旧套路、模板化内容和草率动作场面的厌倦。

要想彻底摆脱MCU的旧有困局,实现真正的转型,漫威必须做出更大的突破,否则无论短暂的复苏如何,也终将是垂死挣扎的一部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