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失去父亲,靠姐姐奶水生存,成名后为8个哥姐买房!

2025-05-1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九个孩子拥挤在狭小的房子里。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让最小的他不至于饿肚子,姐姐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挤到一边,把奶水给了他,让他在温暖的怀抱中长大。40多岁才生下他的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早出晚归卖烤地瓜,而他的哥哥姐姐们也为了供他上学早早辍学去打工。尽管如此,他从未辜负家人,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成名后的第一个决定是为八位哥哥姐姐每人买一套房,回报曾经的恩情。他的举动,让人深感动容,展现了一个真正男人的担当与大爱。

那么,他是如何从那个吃百家奶、贫困的小子,逆袭成“叔圈顶流”的呢?现在稳坐“叔圈顶流”宝座的于和伟,曾经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如今,凭借国家一级演员等闪耀头衔,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些荣誉背后,是他不懈的付出和对表演的热爱。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而他一路走来,从龙套到实力派演员,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对于于和伟来说,“大器晚成”并不只是标签,它更像是他人生的勋章。毕竟在40岁之前,他几乎一直饰演配角,直到饰演刘备一角,才开始被观众注意到。成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家人买房,让他们再也不用为生计操心,这份感恩之心在如今的娱乐圈尤为珍贵。它不仅是对家人的爱,更展示了他高尚的品格。

回顾于和伟的演艺之路,虽然他获得的奖项并不算多,但每一个奖项都是他事业中重要的里程碑。从白玉兰奖到金鸡奖,这些荣耀见证了他几十年来的坚持和努力。2025年,他凭借《觉醒年代》获得了白玉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接着又凭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但这些荣誉并非一蹴而就。早年,他也只是话剧团的龙套演员,常常在剧组里扮演不起眼的小角色。有一次,他为争取一个只有五集戏份的小角色,与剧组据理力争,只为争取500块的片酬。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为了那点钱,而是因为他对自己演技的认可,对表演的尊重。他认为,无论角色大小,都应全力以赴去演绎。

1996年大学毕业后,于和伟进入南京前线话剧团,本以为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龙套生涯。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偶尔会感到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与提升,总是默默积累经验,磨练演技,等待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导演高希希。自2004年参演《历史的天空》起,他的演艺生涯开始有了新的转机,接着他在《幸福像花儿一样》《新三国》等剧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角色,逐渐获得观众的认可。尤其是他饰演的刘备,仁义宽厚又智慧满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戏之前,于和伟已有过表演经验。1991年,他第一次接触到专业表演,那时他在抚顺话剧团工作。受姐姐的鼓励,他决定报考上戏,这也为他后来走上表演之路奠定了基础。1992年,他从东北来到上海,虽然初到上海,他迷失了行李,但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让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于和伟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年幼时父亲离世,家中有八个哥哥姐姐。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一直备受宠爱。45岁才生下他的母亲,因年纪大奶水不足,他只能依赖大姐的奶水度过童年。大姐尽心照料,扮演了“长姐如母”的角色,这份特殊的亲情也成为他最温暖的记忆。

三岁时父亲离世,家里本就困苦,母亲为了维持生计,靠卖烤地瓜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地养育九个孩子。严寒的冬天,她依旧坚持工作。为了让最小的弟弟有机会上学,哥哥姐姐们纷纷辍学打工,把学业的机会留给他。尤其是大姐,为了支持于和伟追求表演的梦想,卖掉了自己孩子的琴才凑齐了学费。

从一个依赖姐姐奶水的穷小子,到如今的“叔圈顶流”,于和伟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坎坷和励志。他经历过贫困的煎熬,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但他始终保持初心。成名后,他从未忘记曾经的困苦,而是第一时间回报家人,为八位哥哥姐姐购置新房,展现了对亲情的深情和感恩。

于和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来不断努力的成果,更是他良好家风和个人品质的体现。寒门也能出贵子,他便是最好的证明。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