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的日子》90%观众不懂,金笛惨遭40刀刺杀,父母为何不追责?
刑侦剧《刑警的日子》播出后,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剧情紧凑,每集都以独立的案件推进,其中第一个案件尤为引人注目,林春苗的死亡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林春苗,是一名年老的妓女,住在工地附近破旧的民房中,为了生计过着艰难的生活。她所从事的职业让她在周围人眼中并不受欢迎,邻里之间对她的评价大多消极。她常常被指责骂人无理,甚至连买菜时都因斤斤计较而与菜贩发生争执。有时深夜,她还会接客扰民,周围的人提到她时无不摇头叹息。
尽管在外人眼中,林春苗是一个低贱、吝啬又不好惹的女人,但在她的儿女心中,她却是伟大的母亲。林春苗一手抚养着儿女,虽然她的子女在福建读书,她却为了挣钱和保证他们不受生活困扰,身在外地,继续做着这份令人不齿的工作。她每次接客收费25块钱,但每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她省吃俭用,辛勤积攒,最终将这些钱寄给孩子们,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会因为贫困而陷入困境。
然而,一场悲剧的发生,却源于林春苗贪心的一点小钱。李刚,一个来自工地的农民工,和林春苗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因为她的不情愿与他发生交易。按理说,约定的费用是25块,李刚支付了30块,希望林春苗找零。然而,她不愿归还5块钱,并且埋怨李刚穿着脏乱,这5块钱便成了她所不愿放过的额外费用。
李刚在白天受到了包工头的辱骂和一巴掌,心里积压着怒火,原本只是希望通过与林春苗的接触来发泄情绪,结果却被她言辞激烈地反驳。愤怒中的李刚认为,如果连林春苗也能这样羞辱他,他为何不敢反击?于是,他拿起一块砖头,猛然砸向了林春苗。林春苗一开始觉得李刚不过是个小农民,应该不敢闹事。可她没料到的是,事态迅速恶化,李刚随即用水果刀将她刺死。李刚被捕后,甚至连林春苗的名字都记不清楚。为了五块钱,他付出了弑命的代价。如果他当时冷静些,若林春苗也能不再争执,悲剧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林春苗去世后,她的女儿在一次与刘子明的对话中,情绪激动地写下了手写感谢信,这封信充满了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恩。林春苗的女儿深知,若没有母亲辛劳挣钱供她和弟弟读书,她们就没有机会走出贫困、改变命运。虽然林春苗的职业让她难以为外人所理解,但作为母亲,她毫无疑问是合格的。看到信的内容,她的女儿心中满是自责,因为在母亲去世之前,她没有更多地去关心和体谅母亲。
然而,紧接着第二个案件发生,却让刘子明等人感到困惑。金笛,这位美院的年轻学子,在临死前遭遇了四十多刀的残忍刺杀。金笛的父母报失踪后,才得知儿子已被杀害。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金笛的父母在得知儿子遇害后,并未表现出追查凶手的强烈意愿。反而,他们急于处理金笛的尸体,想尽快撤案。
刘子明试图从金笛的亲友和日常生活中寻找线索,但金笛的父母不愿透露任何有用信息,只是希望他尽快离开。案件破获后,刘子明特意去了一趟金笛的家,然而金笛的父母对于案件的结局没有一句感谢的话。金笛的父母的态度令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作为父母,他们似乎对金笛的死缺乏关心和责任感。
金笛父母的态度不禁让人质疑:他们为何不追究凶手?难道就因为“抓到凶手也无法换回儿子的命”这一理由?然而,刘子明觉得,他们之所以不追究凶手,并不是因为过度伤心,而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正是自己的疏忽,才导致了金笛的悲剧。
金笛的父母经营生意,平时无法陪伴儿子。为了弥补这一缺失,他们给了金笛许多零花钱,却忽略了对儿子的关注和引导。过度的金钱给予让金笛接触到了一些不正当的人,而他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而在与人交往时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最终酿成悲剧。金笛的死,是对父母失职的深刻警示。
对于金笛的死,金笛父母并不愿面对,他们不想揭开过去的错误,不愿意接受对自己不称职父母身份的自责。因此,他们选择封闭自己,远离所有让他们痛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