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沈青的渣是刘丽娜允许的

2025-05-0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观看完《我的后半生》这部热播剧后,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前半生》也已经看完。两者都由同一个导演执导,讲述的依旧是关于婚姻中的出轨和全职太太的故事。不过,我必须承认,前半生给我的冲击感更强烈,至少那时女主角遭遇的不幸,并非全是自己无底线付出的结果。

而在后半生中,女主角的遭遇就更符合现实中的狗血剧,这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愤怒。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博主,我在职业生涯中接触过不少像刘丽娜一样为婚姻献身的女性。她们往往具有相似的特质:热心肠、缺乏边界感、不求进步、全身心为家庭付出、疏于打扮,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丈夫和婆家的事就是她们的事。

这些女性为了婚姻甘愿放弃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回到家中放弃梦想和事业,甘心情愿地为公婆操劳,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她们不仅承担家庭琐事,还把自己的家人拖入了婆家的事务中,甚至自诩这是自己的人生大事。

然而,沈青在婚姻中的出轨,90%的原因都与刘丽娜的无底线纵容密切相关。在她们的婚姻中,“边界感”似乎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概念。我要强调的不是指责受害者,而是希望那些在婚姻中遭遇不幸的女性能够觉醒,看到自我,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要等到被最亲的人背叛时,才发现自己手无足够的反抗能力,只能陷入抑郁、焦虑或自暴自弃。

毕竟,我们这些普通的女性,并不可能像电视剧中的女主角那样,突然变得事业有成,甚至在50岁时逆风翻盘,再婚遇到一个霸道总裁。最让我震惊的是沈青的父亲,沈卓然教授。年已70,丧偶才一年,却能够迅速找到新的伴侣,关键是,那些“新女友”不仅外貌出众,还拥有经济实力和照顾生活的能力。

你或许会觉得编剧太过大胆,但事实上,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一位沈卓然这样的退休教授,结果可能与剧中的情节几乎没有差异。而让人更加抓狂的是,刘丽娜和她的母亲为了公公的婚姻四处奔波,亲自为他安排相亲,打印照片,做宣传,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公公非但没有表示感激,反而尽量避免她们的热心。

或许,孙宝琴作为一个因为丈夫不如意而充满憋屈的女性,本能地认为如果她没有丧偶,肯定会是第一个出现在相亲现场的。不过,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比刘丽娜更加压抑的控制欲。每当女儿婚姻出现问题时,孙宝琴总是第一时间为女儿出头,尽力保护她不受伤害。她不允许任何风吹草动影响女儿的婚姻,然而心理学表明,越是控制欲强的人,往往越缺乏自我力量。

这种母爱是无条件的,但它的方式却让人窒息。孙宝琴内心深处的“不配感”使她无法接受女儿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因此,她选择通过各种控制来弥补自己的不安。当沈青工作时,孙宝琴甚至坐在女婿旁边,像在监视他。她对女儿、对女婿的一举一动关注至极,甚至亲自上门给亲家拖地,却依旧遭遇沈卓然的冷漠。

从孙宝琴身上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不自信和自卑。在她的家庭中,母亲是权威,父亲一直被压制。表面上看,孙宝琴做事圆滑,实际上她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没有被教导如何面对婚姻中的问题,直到丈夫刘得宝因长期忍气吞声选择了自杀,孙宝琴才深感无力。

在刘丽娜的家庭中,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无条件付出和控制的习惯,但她却未曾学到:如果婚姻带来了痛苦,完全可以选择退出。如果刘丽娜懂得“退出机制”,她的公公沈卓然和丈夫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且,如果沈卓然再怎么富裕,他依旧需要请保姆,而不是依赖刘丽娜和孙宝琴。

就像我在咨询中遇到的一些个案:这些女性为了一段不能离婚的婚姻,始终扮演着“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的角色,但她们从未真正做到一个“好女儿”。她们宁愿用自己的积蓄和丈夫、婆家的债务去赔偿,甚至给丈夫写保释书、去赌场帮他还债、为了孩子省吃俭用,最终却发现,自己成了家庭的“牺牲品”。而她们的回应往往是:“我无怨无悔。”

这些女性之所以依然无法摆脱困境,不是因为她们笨,而是因为她们所经历的痛苦还不够深刻。她们被情感的温水煮青蛙般熬煮,失去了离开的勇气。同样,那些渣男之所以变得更加渣,也是因为像刘丽娜一样的女性无底线的纵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