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苦尽柑来》流干眼泪,但你真的了解海女吗?

2025-05-0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着陆

潜入水中,头顶棺材,唯独为了眼前这盏灯。

这句台词出自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下简称《苦尽柑来》),这部豆瓣评分9.0的高分剧作,真实再现了济州岛海女群体的艰辛生活。

春季里,这部剧掀起了一股泪如雨下的热潮,有人因过度哭泣引发碱中毒入院,也有观众为追剧而依赖布洛芬。作为一部以海女为隐秘线索的作品,通过三代女性命运交织的故事,成功在Netflix榜单上掀起了东亚社会的情感海啸。

剧中的光礼与爱纯深夜的对话,深刻呈现了海女们生存艰难的现实。母亲通过伤痕累累的指尖勾画着女儿的未来,正如她们用体温温暖海底的砗磲。金明捧着母亲辛苦卖海胆赚来的钱,为了女儿能够走向更好的未来,而成为东亚社会女性代际传承的缩影——海女们的日薪仅能换回三斗米,但却为后代的职业女性撕开了经济独立的一道裂缝。评论纷纷表示:“这不仅是金钱,这是女性力量的原始股。”

这部巧妙构思的剧集,承载了诸多议题:宽植与爱纯的爱情线,三代女性的亲情线,邻里之间的友情线,以及在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故事线,皆值得品味。更重要的是,剧情背后还蕴含着韩国文化厅推动海女文化的雄心。着陆TouchBase前往济州岛,深入探寻海女文化的细节。

海女博物馆的场景再现,见证着这一文化的深沉历史。

即将消失的海女群体

20世纪60年代,济州岛的海女人数一度突破2万。然而近年来,这一群体的规模急剧下降,且面临高龄化的趋势。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女群体总人数为3226人,其中70岁以上的群体占比达64.8%。

2015年,海女被列为韩国第一号国家重要渔业遗产;2016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成为韩国文化遗产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又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现了四冠荣誉。

尽管海女在国际上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现实却令人忧心:海女数量逐年减少,海女文化正面临着消散的危机。

在韩国纪录片《最后的海洋之女》中的一幕,一位80岁的海女浮出水面,发出悠长的哨音——这一声音曾是她和同伴间的劳作信号,而今却成了文明退潮的挽歌。全球变暖让海水变得浑浊,塑料垃圾缠绕珊瑚,曾经可轻松触及的海底珍宝,如今需潜入更为危险的深渊才能获得。

面对这一命运的趋势,一场关于文明存续的博弈正悄然上演。

近年来,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推动海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申报世界遗产、建立培训学校、将其纳入旅游文化表演项目等。此外,影视作品也频繁涉及海女文化,除了2025年上映的《苦尽柑来》,2022年的高分韩剧《我们的蓝调》和2023年的《欢迎回到三达里》等作品均有涉及。然而,海女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如何在现代得以传承,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海女文化的哲学价值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价济州海女文化时指出,该文化展现了区域共同体所拥有的多样性,诸如安全祈祷仪式、长辈向后辈传授潜水技巧及责任感、以及共事劳作的凝聚力等,皆具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这一文化具有提升女性劳动价值认知的潜力,同时也加强了与拥有相似习俗的其他社区间的交流。

不仅如此,济州海女文化以最自然、环保的方式进行采集作业,不破坏自然环境,这一点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海女文化的价值,表现在其性别叙事、社会责任感和生态哲学三个方面。

重构性别叙事:从\"脏活\"到经济主权

济州海女的出现,最初源于17世纪(与我国明朝时期同期),当时济州岛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缺乏男性劳力。女性为了填补劳动力空缺,开始下海捕捞渔获。早期,海女的工作并未受到重视,甚至北韩曾称其为“鲍作人”,19世纪时,西方人更称她们为“在海中裸T活动的女性”,这种带有偏见的称谓曾让外界对海女产生了异样的幻想。

然而,海女们潜入海底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海胆和鲍鱼。她们接过了男性不愿意承担的“脏活”,也因此催生了一场经济主权变革下的性别革命。

《苦尽柑来》中的光礼继父的惶恐,便体现了这一转变。继父的担忧并非像传统剧情中的那样关乎抚养问题,而是担心失去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女性不再只是剧情中的受援者或被拯救者,而是家庭生存中的主导力量。

随着海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济州岛的女性逐渐成为了拥有经济主权的社会角色。她们掌握的渔获量占济州的六成,成为济州的“母亲”,并形成了东亚社会最前卫的半母系社会。

《最后的海女》纪录片中,男性逐渐逃离海底,而女性却在海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一现象,恰如社会学中的“玻璃悬崖效应”——尽管女性在职场上往往面对玻璃天花板,但在某些危机时刻,她们反而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

这一趋势,似乎也可在电影行业中找到类似的例证。近年来,女性导演的崛起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

社会责任感:以“契”的智慧对抗原子化社会

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海女群体在经历了长期的磨砺后,开始意识到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感。

1932年,济州岛的海女群体爆发了抗日独立运动,1.7万名海女在两年内发动了230次抗争。现在,济州海女博物馆的庭院内矗立着抗日运动纪念碑,刻着230这个数字,纪念着海女们为国家独立做出的贡献。

同样的政治觉醒,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再次闪耀光芒。当时,国家外汇储备接近枯竭,济州岛的海女们毅然摘下结婚戒指,交给国家,用这些金饰为崩溃的韩元汇率撑起一片天。

在《苦尽柑来》中,1988年汉城奥运时,夫商吉在市场上质问摊主:“秋刀鱼,能比缔造历史更重要吗?”这段剧情与历史形成鲜明反差——真正缔造历史的,并非奥运圣火,而是那无数暗夜中燃起的星火。

济州岛的海女们以“契”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严密的社会契约体系。她们的共餐制和风险共担哲学,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生态和社会责任并存的范本。

生态哲学:解锁可持续商业的原始智慧

海女文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性别革命和社会责任感上,还涉及了深刻的生态哲学。她们遵循祖训,不捕捞幼贝、不毁坏珊瑚,用木尺丈量贝类尺寸,确保捕捞的个体已经成年。这一做法比欧盟的相关渔业政策早实施了近300年。

她们还通过每年6-8月的休渔期保护海洋生态,这与现代生态学中的生命周期保护理论相契合。海女文化不仅以节制为主导,且十分注重生态平衡。

这些传统的采集方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启示。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更应注重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仅仅通过表面功夫来做“环保”。

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苦尽柑来》为济州岛海女群体带来了更多关注,但真正的非遗活态传承远非博物馆的展示和复刻。它需要将历史的精神力量,注入现代社会,真正让这些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随着剧集热度的提升,非遗文化如何实现有效传承成为重要议题。要突破非遗保护的困境,必须从传承机制和文化IP价值链的构建入手,创新并将这些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层面。

通过影视传播,济州岛和海女文化成功塑造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IP。但如何避免单一传播所带来的热度衰退,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而从迪士尼的经验来看,文化IP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内容创作,还在于它如何通过全方位的商业模式延续文化生命力。对于海女文化来说,如何结合现代技术,让每个接触者都成为其精神传承的续写者,或许是未来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最佳路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