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三公:从7点训练到凌晨2点,蒋一侨被叶童驯服四肢!
在《浪姐6》的三公舞台上,蒋一侨与62岁的叶童一起完成《跳楼机》最后的高难度托举动作时,现场监控记录下了这样一幕:蒋一侨气喘吁吁地扶着腰,而叶童则像刚跑完步的年轻人一样,轻松擦了擦汗,随手比出胜利手势。这一瞬间,观众纷纷惊叹:“叶教授的体力,真的是人形永动机!”
01
**从摇滚少女到“灭绝师太”的蜕变**
一切源自三公选人环节。当时,蒋一侨满怀信心地在镜头前宣言:“我会跳舞!”这句话后来被网友调侃为“当代凡尔赛文学”,却也让她直接进入了艰难的“人类驯服四肢”挑战。
第一天的训练就让蒋一侨大吃一惊。叶童像“灭绝师太”一样严厉,当时最经典的场景是选part。叶童手拿歌词本问:“你想要哪段?”蒋一侨小声答道:“都行。”叶童立刻决定:“那你唱C段。”蒋一侨犹豫地举手:“我能唱D段吗?”叶童瞬间火了:“我让你选你不选,你什么意思?”边说边在场地上跺脚转圈,活脱脱一个被气得跳脚的老教师,蒋一侨顿时吓得原地僵住。
最终,蒋一侨低头服软:“我选D。”江一燕和彭小苒也选择了C和D。叶童满意地说:“早这样不就好了,前面那段没出现。”
这一切其实是在教蒋一侨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叶童的严厉背后藏着深深的关爱,她知道不需要过多客套,靠真心就能做事。
02
**在“地狱模式”中涅槃重生**
蒋一侨万万没想到,加入偶像战队意味着每天都要接受叶童的“魔鬼训练”。有一天凌晨两点,她几乎拖着沉重的身体准备收工,却发现叶童依然站在镜面墙前,反复练习下腰动作,银发几乎触地,每一次起身时,骨骼都会发出轻微的响声。
这一幕像火花一样点燃了蒋一侨的斗志。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蒋一侨住院后没多久就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再加上海拔2000多米的环境,她感觉缺氧。节目组贴心地给她送来了氧气瓶,看着叶童姐姐全力以赴地练习动作,而自己年纪轻轻却拿着氧气瓶,蒋一侨觉得自己太脆弱,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吃饭时,蒋一侨和江一燕累到连饭都吃不下,拿着筷子在碗里拨弄却迟迟不肯动筷。叶童一脸严肃地开口:“吃了才能跳,不吃饭就去扣细节。”蒋一侨吓得三口气吞完半碗粥,差点噎着。
更加严酷的考验来自于低温训练。一天深夜,气温骤降到3度,四人组穿着夏季演出服在户外舞台上冻得瑟瑟发抖。导演组提议只排副歌部分,叶童却毫不犹豫地对话筒说:“我们从头开始吧。”这一句话仿佛一道电流击穿每个人的身体,蒋一侨回忆道:“那一刻我突然不冷了,心里有团火在烧。”
03
**从“僵尸舞”到“直升机”的进化**
随着公演临近,蒋一侨的舞蹈逐渐由“僵尸行走”变得流畅有力。为了帮助她进步,叶童专门为她设计了“阶梯式训练法”:先用弹力带固定关节找发力点,再通过慢动作视频逐帧修正,最后用沙袋绑在腰间增加负重感。
有一次,蒋一侨在练习空中转体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叶童立刻变身“中医理疗师”,用自配的中药包为她热敷,还传授了独家“卯酉功”呼吸法。
三公小考成为了转折点。当蒋一侨在简单的舞台上完成《跳楼机》的全开麦表演时,评委席传来了倒吸凉气的声音。她的嗓音从低吟到嘶吼无缝切换,舞蹈动作精准如机器,特别是即兴加入的摇滚说唱,瞬间点燃了整个舞台。
表演结束后,叶童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感慨道:“这丫头,终于把‘驯兽师’熬成了‘战斗机’。”
04
**传承:叶童的不老传奇**
在《乘风2025》的训练室里,叶童的作息表几乎是“反人类”:每天6:30起床,训练到凌晨2点,仍能保持血氧饱和度98%的专业运动员水平。她随身携带的保温杯里装着“三花饮”(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和中药调理包,成为节目组公认的“养生圣经”。
更令人惊叹的是,叶童将中医经络理论与舞蹈训练结合,创立了“经络拉伸法”,让年轻队员们直呼神奇。
这种精神在公演当晚达到了高潮。当《跳楼机》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蒋一侨看着台下挥舞的荧光棒,突然想起叶童曾说过的一句话:“年龄不是枷锁,而是勋章。”正如房琪曾经担心叶童的精力问题时,叶童毫不客气地回怼她:“担心我的精力问题,你真的有问题!”
此刻,蒋一侨终于明白,姐姐们在舞台上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是对“无限可能”的信仰。正如叶童所说:“我们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从初舞台的青涩到三公舞台的震撼,蒋一侨和叶童用62天的训练诠释了“乘风破浪”的真谛。当聚光灯熄灭,训练室的镜子里依然映照着四个倔强的身影——一个在纠正wave幅度,一个在练习空中劈叉。这或许就是《乘风2025》最动人的注脚:所谓“逆龄”,不过是用热爱对抗岁月的勇气;所谓“传奇”,不过是把不可能踩在脚下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