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束,终于撕下“重营销”标签!
“环六肽-9,名字记住了,一直不懂啥意思,这次终于看明白了。”某网友。
618进入倒计时,美妆护肤品牌,开始发力。
五一假期这几天,李佳琦出镜,一条名为《成分中国·弯道竞速》的短视频,悄悄上线。
️为什么是 和 ?为什么“技术被看懂”对国牌很重要?
还得从2年前说起。
在《所有女生的offer 2》中,李佳琦发出“灵魂”拷问:
️“什么是韩束?目前为止我能想到韩束的只有价格和无数的赠品……到底韩束推的东西是什么?还是别人什么卖的火我们去做平替?”
节目里,韩束女高管哭了,“他这么说,其实是担心国货美妆品牌不进则退。”
同一年,李佳琦和大叔老朋友汪再兴发起一个内容IP,叫做《成分中国》。
以介绍 和国牌技术创新为主。
第一期故事,聚焦中国成分突破重组胶原蛋白研发和国际供应链垄断。
可复美,也从这条短片爆发。
彼时,陷入低谷的韩束,则凭借压中“短剧营销”风口,在抖音六度蝉联美妆月度榜单TOP1!
但韩束又被贴上了“甜宠短剧植入”的“重营销”标签,后者“红利”迅速退潮后……
️韩束,这家有22年历史的中国品牌,除了“重营销”的标签之外,对消费者来说,它的品牌内核到底是什么?
《成分中国·弯道竞速》里,李佳琦就讲述了一个“新韩束”。
短片一上来,李佳琦没有出现在直播间,而是体育场。
故事的设定是:
️中外护肤品的竞争,是一场田径比赛,而抗皱功效就是决赛!
️“如果你的对手,比你领先30年,你还敢上场吗?”
一群老外选手,代表国际品牌,而李佳琦呢,则一直在寻找那个敢上场的中国品牌。
️“一开始,韩束只是抗皱赛道上的小学生。”
因为国际大牌在50年前就将肽引入了抗皱。
️你看,短片不是那种自嗨式的企业宣传片风格,一上来就吹牛,而是偏纪录片的写实叙事,在客观讲述一个故事。
光拽那么多专业术语,消费者怎么能听懂呢?所以,需要“科学传播”:
为什么 成分对 很重要?
️“如果说把胶原必做皮肤的‘钢筋’,让肌肤紧致有弹性,那么肽成分就是细胞‘指挥官’,激发它们唤活胶原。”
韩束科研人员的话音刚落,李佳琦就“坐”在一群“观众”中间,身边无数嘈杂声音:
️“有用吗?”
️“国牌补水还行,抗皱能有效果?”
大叔很喜欢这个拍摄手法,一语双关,秒懂,真实+10086!
什么技术,才能让韩束在“抗皱”决赛中,实现弯道反超???
️“弯道反超是体育比赛中最精彩的一幕,反超者必须要有绝对过硬的技术,要在弯道前就积蓄最大的能量,才能有,最后那一刻惊人的爆发。”
大叔认为,这种文案不仅能让消费者代入故事,田径赛场的紧凑节奏与实验室扎实的科学内容,通过李佳琦的讲述,来回切换,中国科学家“将肽成环”的严肃科学,用“弯道反超”进行了形象化表达,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理解门槛。
️“环状结构,相比于一条直线,让肽渗透皮肤速度更快,抗皱作用更加持久。”
李佳琦解释完“原理”后,还通过一个显微镜,直观地看到数据。
镜头切换,展示了多组“ ”的数据表现。
镜头再切回赛场。
原来,开场与李佳琦擦肩而过的“中国选手”,现在能实现弯道反超的“中国成分”,ta的名字叫——X肽。
这里是完整视频:
案例讲完,大叔做个总结,也是回答开篇提到的3个问题。
过去很长时间,国牌讲“科研”故事,基本都是套路化的,比如请传统媒体走进企业,参观展厅、工厂、实验室,采访相关人员……这种方式呢,存在重点不突出、时间冗长等问题……
而在大屏或者电梯广告呢,哪有时间讲故事,都是15秒“喊口号运动”,比如:“每卖出10个其中7个都是我的”、“我是某某细分再细分领域的第一”、“要干嘛,就用嘛嘛”……全是一个模子打造的话术。
大叔看到,很多美妆护肤品牌,都成立了“科学传播部”,这些PR的工作呢,基本都是给网红寄样……
大叔认为,韩束这一次很难得,至少开始改变它以往太过于倚重“硬广”的营销方式。大叔一直强调,面对消费者要有诚意,“以诚动人”对所有美妆护肤品牌都有效,而国牌绝不是仅仅“低价”、“平替”一个侧影。
️从这个角度,韩束,在李佳琦的帮助下,终于撕下了“重营销”标签,而成为“有过硬技术”的国牌!
大叔甚至认为,在传统营销越来越失效的大背景,反而是某些国际大牌更应该认真反思:为什么你的销量在中国市场持续下降?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可能一个原因就是:国际大牌逐渐丧失了与中国消费者沟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
3、情绪营销的“底层”尊重消费者智商。情绪营销,这几年很火。大叔也经常会引用蔡钰的“产品价值”公式: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
对于美妆护肤品来说,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同等重要。当然,圈内不乏很多很成功的女性品牌做情绪营销的成功案例,比如SK-II的“相亲角”。但最近几年呢,翻车案例越来越多。
其实,越来越看重“成分党”的中国女性消费者,都是聪明的,也在更加开放、平等和互助的小红书等平台里,切实践行着“聪明消费”,大家知道你是什么成分、多少含量、你这个包装要多少成本……她们中的大多数,对国际大牌已经去魅,反而对国牌越来越有好感度,也愿意接受品牌主动讲清楚,你在成分上的创新逻辑和事实。
大叔认为,️并不是说国牌都放弃情绪营销,都去做科学传播,其实二者可以兼具的,但情绪营销的“底层”逻辑,必须是品牌需要尊重消费者智商。你别玩虚的,你要实实在在做产品和讲故事,这也是李佳琦《成分中国》的创新之处。
综上,大叔稍微做个总结。
以韩束为例,在“中国品牌孕育超级技术”和“传统营销手段红利尽失”的两大背景下,美妆护肤国牌如何能在“科学传播”上创新,讲出让消费者听下去、听得懂的“科学故事”,这是一个新的必选题!
怎么办呢?大叔觉得就是两句话:找对人,做对事。
️相信你也看到了,该片的监制是“ ”,一个屡出国牌科学传播“爆款故事”的策略创意公司,这也是大叔老朋友汪再兴给自己设定的使命,他也是《成分中国》的主策划!
从去年开始,我几乎每个月都和老汪来一次“交锋”。他有一个观点,我个人非常认同,即:
每一个实力国牌,都需要重新讲一遍自己的科学故事,这比明星代言、老板IP、砸硬广、KOL种草等都更加值得先行投入。
️因为:“中国技术”不能只成为世界供应链中的一环,更应该成为一个真正消费者认知的品牌,“技术品牌化”是国牌真正崛起不可逆的趋势,而所有营销手段的创新都应该基于“科学故事”。
你认同吗?你怎么看韩束这次的科学传播?欢迎你在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