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已经获利收网,一招声东击西太好用!
关税协议落定后,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态势显著,但依据其过往风格,背后或许并非表面所见那般单纯。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深入梳理分析!还请各位着重留意文章结尾部分,此部分汇聚了全文的核心要点,一定要牢记于心。
️一,大利好!
5 月 13 日,野村坦言,中美经贸磋商的实质性突破对中国股市而言是一「重大利好」。野村将中国股票评级大幅提升至「战术性超配」,与此同时,另一大行花旗银行把恒生指数年底目标上调 2%。
当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后,全球知名机构着手重新评估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像瑞银、摩根士丹利、澳新银行、法国外贸银行等国际投行均宣布调高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
外媒消息显示,分析师们愈发乐观,认为中美会谈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会助推更多资金流入中国股市。
5 月 12 日,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在刚落幕的摩根士丹利中国 BEST 会议上,超 80% 的投资者表示可能于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风险敞口。
当下许多人见到外资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便认定所见即真实,但实际上其真实意图并非如此简单。
️二,背后还有大阳谋
想了解一个人真实的态度,不是看其言语,而是看其行动。
对于机构资金而言,在启动行情前必定要解决两个问题:游资抢筹与散户跟风。众所周知,若超市有质优价廉的蔬菜,定会吸引大量顾客抢购,股市亦是如此。
以去年924 行情为例,不少人如今认为当时的上涨毫无预兆,等反应过来时,10 月 8 日入场便直接被套。
普通投资者不都是等股价上涨后才留意到吗?不过错过一次行情无妨,可若每次都是同样的套路,却次次都错过,那就说不过去了吧?
就像下面这只股票,看似股价涨至前期高点位置后开始持续震荡,此时直接卖出又心有不甘,毕竟前期跌了那么多,耗费诸多精力才涨回一点,但若不卖出,又担心股价继续下跌,毕竟当前位置已是阶段性高点。
面对这样的走势,很多人都会陷入纠结,尤其是在市场震荡阶段。实际上,很多时候走势与消息不过是掩盖真相的工具。
真正能反映市场本质的,是无法作假的交易行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真相能够通过数据还原,换言之,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洞察真实的交易动向。
我们知道,股价上涨的关键在于机构资金的积极介入。那么,当很多人陷入纠结时,机构资金究竟在做什么呢?下面这张图,便是我运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所呈现的场景:
此图为上述股票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标注位置分别出现 “游资抢筹” 和 “机构震仓” 情况。游资因看好该股票选择入场,便出现 “游资抢筹” 现象。但试想,一只优质股票的机构资金会让游资轻易得手吗?
所以,可见股价持续震荡,随后机构资金加大震荡力度,进而出现 “机构震仓” 现象,即通过调整中的新低甩掉跟风盘后,再反手重新买回,对散户同样是这类手段!
因此,很多时候股票上涨并非毫无缘由,只是你未察觉其中异动。
从该图可见,在机构资金达成目标后,股价开启大幅拉升,此时也正是你卖出后所看到的情景。
️三,捕捉小动作
其实对于机构震仓现象有个需特别留意的情况,看下方这张图,图中箭头标注的两个位置出现机构震仓的个股数量均突然大幅增多,观察黄色曲线(即对应上证指数的走势),其后表现是否都较为出色?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